
九月九日,二〇一八海绵城市建设国际研讨会现场。

沣西新城秦皇大道两侧绿化带可以收集85%的路面雨水并进行过滤、滞留和渗蓄,大大降低了市政管网排水压力。

9月9日,“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海绵城市”分论坛现场。

截至目前,沣西新城在试点区域22.5平方公里内,设定了96个海绵城市监测点位,部署完成110台物联网监测设备,实现数据采集超过2000万条。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总部经济园绿色屋顶。
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2015年4月,西咸新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试点区域所在的沣西新城经过3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一套适宜本地特点的海绵城市技术标准规范,培育了一批较为成功的市场主体,提升了区域内的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保障能力,也为生态文明建设献上了促进城市发展转型、践行绿色生态理念的“西咸样本”。
今年是我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收官之年。9月8日至10日,2018海绵城市建设国际研讨会在西安召开。在这一学术水准最高、组织规模最大、参会国家最多的海绵城市建设国际性会议上,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53位专家学者和众多城市管理者共话海绵城市新理念,共谋绿色发展新未来。作为全国首批16个试点之一的西咸新区,在大会上向世界展示了一份亮眼的海绵城市建设“成绩单”。
盛会
凝聚海绵城市发展共识
“海绵城市建设要做好雨水的截留和再利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雨水,使它们为城市服务,我们仍然有很长的探索道路要走,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美国水自然工程师研究院前任院长Robert Traver说。9月9日10时许,2018海绵城市建设国际研讨会主旨论坛上,Robert Traver在演讲一开始,就抛出了他的观点。
海绵城市是对传统城市建设模式、排水方式进行深刻反思的重要成果。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建设海绵城市,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意见》还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时间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2015年以来,中国30多个海绵城市试点城市陆续开始了建设和探索。2018海绵城市建设国际研讨会的召开,旨在全面总结海绵城市建设实施以来的经验与不足,凝聚发展共识。来自中外海绵城市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30名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代表在会议上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