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陕西旅游“向远方”——告别门票经济,从旅游自循环迈步“旅游+”
陕西,向来是国内外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与过去“上车睡觉,下车拍照,逛了一圈啥都不知道”的旅游感观不同,陕西正打破常规的景点旅游方式,通过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给游客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的深度体验。
前不久,陕西出台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意见》,对全省旅游进行部署。可以说,全域旅游将成为陕西旅游发展的大方向,带动陕西旅游经济“向远方”。
此旅游与彼旅游不一样
省旅发委综合法规处处长朱耀勋说,在观光旅游时代,游客注重的是好玩儿,哪个地方的吸引力强,游客就去哪里。在全域旅游时代,游客更加注重的是玩儿好。
从“好玩”到“玩好”,代表着旅游产品、要素的品质化发展方向,也代表着游客的满意度。
全域旅游作为新时代新需求的旅游发展战略和发展理念,核心是旅游品质的提升。它和传统旅游相比有几方面的区别: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由粗放的低效方式向精细的高效方式转变,由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由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由景区内部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由部门行为向政府统筹推进转变,由单一的景点景区建设向旅游目的地服务转变。
这些转变,是旅游发展的历史规律,也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标志。
告别了门票经济之后,我省将以良好的生态、丰富的文化来凸显陕西特色。
省旅发委副主任郝占延介绍,省政府《实施意见》提出的陕西旅游发展的重点有四:打造丝绸之路起点旅游走廊、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黄河旅游带和红色旅游系列景区。重推红色旅游、文化旅游、山水旅游和乡村旅游,形成“了解中国从陕西开始”的整体形象,让陕西旅游彰显国际范、中国风、陕西味。
按照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的目标,从发展的战略上讲,要确立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和“一带一路”旅游核心区地位。从支撑系统来讲,要增强丝绸之路旅游走廊、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黄河旅游带和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等“四大高地”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从发展目标上讲,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全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具体到量化目标,要实现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的数量突破7.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7700亿元,旅游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达到9.2%。
红色经典与传统文化强强联手
到陕旅游首选哪里?红色旅游独具特色。
省旅发委规划处副处长董亚美介绍,陕西的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全国具有至高性、唯一性。以革命圣地延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景区是我省推动实施的四大旅游高地之一,将构建一条“榆林—延安—铜川—西安—咸阳—宝鸡—渭南—汉中”的红色文化旅游长廊。
同时,历史和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紧密结合,将是红色旅游的大方向。
朱耀勋分析,红色经典和传统文化都是我省的优势和品牌,二者的融合发展已经在旅游产业中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应该说,这种融合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旅游的发展方式和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构。
近年来,我省先后推出了以延安、照金、马栏为代表的红色系列旅游景区,以延安保育院、“1212”为代表的红色旅游系列演艺,以及红色旅游进校园活动,红色旅游系列图书、系列电视剧、电影、音像等,都成为红色旅游的重要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