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30岁是一道坎,往前一步是而立之年该有的成熟稳重,退后一步是年少无知的轻狂。
30岁之后,你就失去了所有为自己掩饰的借口,你避无可避,如果仍无事业的根基,又没有为人称道的“高学历”,你肯定也会在心里咒骂自己将过往的大好时光浪费在了那虚无的繁华里。
所以,在30岁之前,请你活出你该有的样子。
(一)
前阵子一个高中同学准备来深圳玩,于是辗转联系上了我。
高中毕业之后几乎没见过面,也很久没跟他聊过。聊了一会儿之后,他说:“我看你朋友圈了,你现在事业有成,但是在深圳那样的大城市过得也挺累的吧?”
我打趣说是啊,创业就这样,赚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
他突然叹了口气,说,其实我挺佩服你的,三十岁出头,开着上百万的名车,有自己的公司,投资项目无数,根本不用为生计发愁,这才是我们这个年纪该有的样子啊。
不像我,每天挤上下班高峰,看公交车上塞满疲惫的蝼蚁。每天要为房贷水电发愁,每次在商场看上高档款式的衣服都只能到淘宝上购买相同款式的高仿。

我说,你曾经也是我羡慕的对象啊......
确实,他专科毕业,稍早一点走上社会。毕业之后便被父母安排进了县城的一家银行上班,而那时候我还在苦逼的找实习单位;
在银行工作了不到一年,他就觉得体制内的生活太过无趣,便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毅然辞了工作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而这时候我大学已经毕业,因为不想在别人的屋檐下赚一份微薄的工资,所以我开始学做生意。
再后来,我生意失败,欠了一屁股债,于是我南下再创业。
2008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南方冰灾、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北京奥运会......大事一件接一件。这一年对我来说也非常重要,我通过互联网赚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而他呢,依然天南海北,快意恩仇......
(二)
我时常在想,是什么原因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差距?
后来得出的答案是,其实我们之间不存在实际的差距,而是心理上的落差。
我们在相同的年纪做了不同的事,二十多岁的时候,我想活成他,三十多岁的时候,他想活成我。
我们不过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一个缩影,用鸡汤文的说法就是他在本该努力的年纪选择了安逸,而我就是鸡汤文里面的那个励志主角,在该努力的年纪选择了努力。
当然,不能说我的这种活法就对,他的那种活法就不对,不是的这样的!人生充满未知,我们不是机器人,没有固定的程序和模板,要想让未知的人生变得更好,当下就应该做足功课,而不是活在当下。

很多人在二十多岁这个没有太多牵绊的年纪过着肆意潇洒的人生,庸庸碌碌,不思进取。
等到了三十多岁,面临事业、家庭的重重压力,只得仰天长叹,抱怨老天的不公,经常把“运气不好”、“没有遇到贵人”这样的话挂在嘴边,殊不知当“运气”和“贵人”到来之时自己根本就不配拥有他们。
这与一个从来不买彩票却总抱怨自己运气不好中不到500万的人有何区别?
(三)
在我做自己的电商品牌之前,我花了几年的时间专门研究互联网,在那段时间我在给很多淘宝、天猫店做顾问之余,我还组建了一个电商孵化基地,有不少想在互联网发展的年轻人慕名而来,我教他们装饰设计网店、维护运营网店、做品牌的培养和推广,并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让我意外的是,在这些人中80%以上的都是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他们有些人甚至都说不出为什么要来上我的课,只知道那时候电商特别火,应该会很有前途,想要利用互联网出人头地,仅此而已。
记得有一次我跟他们说,来上我的课的人都是想自己创业的人,可是你们大部分人都还这么年轻,老老实实找一份工作不是更好,为什么要选择做一个苦逼的创业者呢?
其中一个女孩儿的回答是这样的。
她说,很多人都觉得,二十多岁的女孩不能太努力,女孩子要矜持,要有凭靠,要等着别人把东西送过来,自己再轻巧的接过。
所以有人说,那些想创业开公司的姑娘,未免把自己看得太高了吧?
可是我就是作啊!我就是想要有自己的事业,或者一个紧锣密鼓的工作室,想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一步一步往前开拓。
我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给自己挣到很多的奢侈品,我想穿成妖艳贱货的样子四处刷卡,我想靠自己就能活得痛痛快快。
我想在30岁之前活出自己该有的样子,不想到了30多岁之后还在怨天尤人。

那是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当时在做的这件事非常有意义,甚至感觉有些许的伟大,因为起码在她们那个人生阶段,我用自己的能力为他们提供了帮助。
可是,做一个培训老师的力量实在太过渺小......
(四)
从那之后我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能够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各种资源,帮助那些年轻、没有创业经验的创业者,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各种创业难题,规避一些因为经验不足而带来的风险等等,那该是一件多么为人称道的事啊。
这些年在与很多大家眼中的那种成功人士的交谈过程中,我发现他们总喜欢谈论创业之初的艰辛,并引以为豪。
同时他们也一致认为,如果在那个时候要是有个人来给他们指明一下方向,多给他们一些“经验之谈”的话,当初也不至于那么辛苦。这就更坚定了我前面说的那个想法。
这几年国家总在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国家政策的激励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主创业,创业大军掀起了一轮接一轮的创业浪潮。

再加上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等视频自媒体节目的火爆让更多人看到了视频自媒体这个“风口”。
先说罗辑思维。自从2012年8月份微信公众平台出现之后,出现了很多以文字内容或者以音频内容为主的自媒体。但是在视频脱口秀节目这一块,最为人所熟知的要属罗辑思维,是它让视频自媒体这个概念得到广泛传播。
罗辑思维就是一档读书类的视频脱口秀节目,它把一本书里面的精华提炼出来,用一期50分钟的视频脱口秀节目讲出来,主要针对的是那些喜欢读书却没有时间的人。
经过三年的发展,到了2015年罗辑思维已经成为了一个人格流量化入口的一个电商平台,他们有微商城,有罗辑思维天猫旗舰店,仅在2015年这一年卖书的交易额就达到了1.5亿人民币。也就是说罗振宇通过在自媒体里面3年的努力和博弈之后,终于把自己卖了一个好价钱。
把自己卖了一个好价钱之后,罗振宇开始“出卖”朋友。在这个时间段,罗辑思维推出了一个叫“得到”的app,开始在“得到”上“出卖”朋友。第一个“出卖”的是做《商业内参》的李翔,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把《商业内参》的价值放大了6万倍,卖了1200万;第二个“出卖”的是做《雪芬音乐会》的刘雪芬,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把《雪芬音乐会》这个产品的价值放大了3万倍,也就是差不多卖到了600万人民币;之后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papi酱,在罗振宇的助推下,在2016年4月21号这天,papi酱的视频贴片广告拍出了2200万的高价。从这一点上不难看出,互联网可以将产品的价值、人的价值放大无数倍,造就无数的互联网神话。

目前罗辑思维是中国最大的知识分享社群,估值达到了13.2亿,而它达到这个估值仅仅只用了三年多的时间。
再说吴晓波频道。很多人都知道,吴晓波是个作家,代表作有《大败局》、《激荡三十年》等。从2014年5月份开始,他就在爱奇艺开了一档财经脱口秀节目,也是国内首档财经脱口秀节目——《吴晓波频道》。节目上线12期之后,播放量就逼近1亿大关,稳坐国内财经视频节目的头把交椅。目前,《吴晓波频道》成了中国最大的财经社群,估值也超过了10亿。

可能大家会有个疑问,为什么一个视频脱口秀节目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估值就可以超过10亿呢?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相比于文字和音频来说,视频的门槛和要求都非常高。
首先,作为节目的主讲人,你得有思想,有思想你才知道该怎么去说;
其次,要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别人才愿意听下去;
再者,要有很好的表达形式,不论是表情还是手势,都要到位,不能像个僵尸一样;
最后,还要在一个行业里面有5年,甚至10年以上的沉淀,这样你讲出来的东西才不会显得很空。像吴晓波别人写了几十年的书,罗辑思维主讲人罗振宇也在央视工作了很多年,且自己是个痴迷于读书的人,知识储备量特别大。
因此在文字、音频、视频自媒体创业三者之中,视频脱口秀是最大的风口,因为它的准入门槛和壁垒都比较高,相对而言竞争就没有那么激烈。

所以在今年3月我正式启动了众创思维这个项目,初衷就是要通过一档视频脱口秀节目将自己多年的沉淀,以及创业经验分享给创业者,让他们能够准确把握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然后再通过线下团队为他们提供技术、营销策划等可以落地执行的服务,逐渐打造起一个10万人的互联网创业社群。简单点说就是帮助创业者,让创业变得更简单。
前面说到的罗辑思维是一个读书的知识分享社群,它传的是“道”,解决方向的问题。而我们的众创思维是一个创业的社群,是“道”与“术”的结合。“道”是解决方向的问题,而“术”是解决方法的问题,只有“道”与“术”的结合,才能让你既懂方向,又懂方法,这样才能提高你成功的概率。
目前有95%的社群未被激活,所以社群经济是一个巨大的风口,是一座巨大的金矿,等着大家去挖掘!在自媒体时代,只要我们把这档节目做火,能吸引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圈层内有一定的知名度的话,那么赚钱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

当然,要迅速建立起10万人的创业社群,凭我一个人的力量做不到,凭我们技术团队的力量也做不到。
所以,7月中旬我启动了“一城一站”合伙人计划,计划在全国300个城市每个城市签约一名合伙人,跟我们一起来做这件事。
雷军曾说过:“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视频自媒体就是当下最强的风口,但是如果背后没有一个专业的团队很难把这件事情做起来。众创思维拥有媒体、技术、营销三大团队,紧抓视频自媒体的风口,专门做这件事。如果你签约成为我们的城市合伙人,你就能获得我们三大团队的强力支撑,把握住这个风口,和公司一起享受政策带来的红利。